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06篇
  免费   1839篇
  国内免费   775篇
耳鼻咽喉   114篇
儿科学   298篇
妇产科学   265篇
基础医学   2011篇
口腔科学   1113篇
临床医学   2688篇
内科学   3106篇
皮肤病学   283篇
神经病学   1043篇
特种医学   6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040篇
综合类   2474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985篇
眼科学   258篇
药学   6106篇
  6篇
中国医学   1104篇
肿瘤学   520篇
  2023年   375篇
  2022年   436篇
  2021年   1014篇
  2020年   835篇
  2019年   787篇
  2018年   751篇
  2017年   725篇
  2016年   689篇
  2015年   787篇
  2014年   1194篇
  2013年   1648篇
  2012年   1133篇
  2011年   1347篇
  2010年   1010篇
  2009年   926篇
  2008年   925篇
  2007年   978篇
  2006年   837篇
  2005年   715篇
  2004年   686篇
  2003年   618篇
  2002年   489篇
  2001年   456篇
  2000年   412篇
  1999年   360篇
  1998年   304篇
  1997年   303篇
  1996年   272篇
  1995年   306篇
  1994年   269篇
  1993年   260篇
  1992年   253篇
  1991年   239篇
  1990年   248篇
  1989年   209篇
  1988年   195篇
  1987年   170篇
  1986年   180篇
  1985年   243篇
  1984年   203篇
  1983年   151篇
  1982年   212篇
  1981年   140篇
  1980年   140篇
  1979年   101篇
  1978年   80篇
  1977年   93篇
  1976年   75篇
  1975年   64篇
  1974年   4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32.
33.
姜黄色素-共聚维酮共研磨粉体性质及溶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坤  汪晶  仝萌  于翔羽  胡子奇  黄一平  张振海 《中草药》2020,51(23):5949-5955
目的 以姜黄色素为模型药物,考察辅料共聚维酮在共研磨过程中的应用特性及共研磨产物提高难溶性药物姜黄色素体外溶出方面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共研磨法,在姜黄色素粉末中分别加入0%、1%、3%共聚维酮,制成不同比例的共研磨物,通过激光粒度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粒径形态进行考察;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XRPD)鉴别药物在共研磨物中的物相状态;测定姜黄色素原料药、物理混合物和共研磨物在2种溶出介质中的体外溶出度,并考察其加速稳定性。结果 与原料药相比,共聚维酮共研磨物粉末粒径减小,吸湿性和DSC无明显变化;XRPD中姜黄色素主要峰强度有所减弱,结晶度降低;共研磨物中姜黄色素的主要成分溶出度显著提高,在加速条件下放置3个月后溶出未发生变化,稳定性较好。结论 共聚维酮作为新型辅料,其与姜黄色素共研磨后得到的产物能有效改善难溶性药物姜黄色素的溶出度,且稳定性较好;为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究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方法:72例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PR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灰度差异、时间指标、瘢痕程度、疼痛、不良反应及视觉评估。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36.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灰度差异率均减小,且观察组患者的灰度差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炎性渗出时间、红肿时间、愈合时间、停工时间及瘢痕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疼痛度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PRP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瘢痕程度,减少治疗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迅速回归正常工作与生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5.
文题释义:尖顶距:是指术后即刻的正、侧位X射线片上拉力螺钉尖至股骨头颈中轴线与股骨头关节面交点的距离之和,并校正放大率后所得值,以毫米为单位。目前较为主流的观点是尖顶距值≤25 mm可有效减少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可能性。股距尖顶距:股距尖顶距是在尖顶距的基础上提出的。正位片上,于内侧皮质做一条平行于股骨颈中轴线的切线,该线与股骨头关节面的交点至螺钉尖端的距离即为正位片上的股距尖顶距;侧位片上,为拉力螺钉尖至股骨头颈中轴线与股骨头关节面交点的距离;将正、侧位片上的股距尖顶距相加再予以校正后得到股距尖顶距的值。股距尖顶距更强调正位片上偏下的螺钉位置。 背景:尖顶距被广泛应用于预测拉力螺钉切出的可能性,但是一些临床研究发现在正位片上当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中心偏下的位置时更稳定,于是为了更准确评估拉力螺钉位置, 提出了股距尖顶距的概念,但是其应用价值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目的:利用尖顶距和股距尖顶距的标准公式,将拉力螺钉放入股骨头内不同的区域,应用有限元方法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并对比。 方法:利用CT影像数据建立左股骨有限元模型,用3D扫描加建模建立捷迈解剖型髓内钉内置物有限元模型,按照尖顶距15,20,25,30,35 mm将拉力螺钉分别放入股骨头内中间区域和前上、前下、后上、后下5个对应的象限,建立24个内固定模型。同时计算当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中间时对应的股距尖顶距,将拉力螺钉放入后上、后下、前上、前下4个象限,建立16个股距尖顶距模型。然后给模型垂直向下的力,比较以尖顶距和股距尖顶距为标准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①以尖顶距为标准置入拉力螺钉,当拉力螺钉位于前上象限,尖顶距为35 mm时,股骨头最大轴向位移与无拉力螺钉时差值最小,为0.008 205 5 mm,当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后下象限,尖顶距为20 mm时,股骨头最大轴向位移与无拉力螺钉时差值最大,为0.023 524 0 mm。以股距尖顶距为标准置入拉力螺钉,当拉力螺钉位于前上象限,股距尖顶距为37.886 mm时,股骨头最大轴向位移与无拉力螺钉时差值最小,为0.008 794 1 mm,当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后下象限,股距尖顶距为25.256 mm时,股骨头最大轴向位移与无拉力螺钉时差值最大,为0.023 183 2 mm。②将拉力螺钉按照尖顶距和股距尖顶距的标准放入股骨头内,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中心偏后上方时,股骨骨折近端的最大主应力增高明显,平均值分别为82.339 4,79.118 8 MPa;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中心偏后下方时,股骨骨折近端的平均最大主应力值减小,分别为49.535 9,49.642 8 MPa。提示:在评估尖顶距和股距尖顶距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模型稳定性的影响时,股距尖顶距并未较尖顶距表现出明显优势;股骨骨折近端的稳定性受到拉力螺钉位置的影响更大,当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下后象限时,稳定性最好。ORCID: 0000-0002-7707-3553(乔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6.
37.
《药学学报(英文版)》2020,10(8):1453-1475
Angiokinases, such as vascular endothelial-, fibroblast- and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VEGFRs, FGFRs and PDGFRs) play crucial roles in tumor angiogenesis. Anti-angiogenesis therapy using multi-angiokinase inhibitor has achieved great success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ed the design, synthesis, target identification, molecular mechanism, pharmacodynamics (PD) and pharmacokinetics (PK) research of a novel triple-angiokinase inhibitor WXFL-152. WXFL-152, identified from a series of 4-oxyquinoline derivatives based on a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tudy,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ECs) and pericytes by blocking the angiokinase signals VEGF/VEGFR2, FGF/FGFRs and PDGF/PDGFRβ simultaneously in vitro. Significant anticancer effects of WXFL-152 were confirmed in multiple preclinical tumor xenograft models, including a 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 (PDX) model.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of WXFL-152 demonstrated high favourable bioavailability with single-dose and continuous multi-dose by oral administration in rats and beagles. In conclusion, WXFL-152, which is currently in phase Ib clinical trials, is a novel and effective triple-angiokinase inhibitor with clear PD and PK in tumor therapy.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血清学指标糖化血红蛋白(glycohemoglobin,HbA1c)联合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PAPP-A)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预测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2月1日-2019年7月30日孕11~13+6周于我院门诊产检的妊娠妇女,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并记录妊娠早期(11~13+6周)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HbA1c、PAPP-A中位数倍数(multiple of the median,MoM)水平,根据孕24~28周进行的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统计分析妊娠早期血清学指标预测GDM的最佳截断值并得出最适宜的联合预测方案。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FPG和HbA1c、低水平PAPP-A、受孕方式采用辅助生殖技术、有家族糖尿病史以及妊娠早期体质量指数(BMI)为超重或肥胖均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和使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发生GDM的风险显著增高(OR分别为7.206和47.512,均P<0.001)。分析不同预测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显示,PAPP-A MoM联合HbA1c及FPG诊断时AUC最大(0.728),其后依次为PAPPA MoM联合HbA1c(0.721)、HbA1c联合FPG(0.717),均大于HbA1c(0.707)和FPG(0.647),而PAPP-A MoM的AUC为0.380,对GDM没有诊断意义。结论:具有高风险因素的孕妇,推荐在妊娠早期联合检测HbA1c与PAPPA MoM,以早期预测GDM。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尿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含量测定联合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在A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轻度阿尔茨海默病(CDR=1分)及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CDR ≥ 2分)者各40例,并选择健康体检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尿液中AD7c-NTP含量,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浆Hcy的含量,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二者联合检测对AD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3组受试者尿AD7c-NTP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当尿AD7c-NTP为1.745 ng/mL时,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最大。3组受试者血浆Hcy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ROC曲线,当血浆HCY为15.05 μmol/L时,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最大。当二者进行联合检测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91,大于各项单独检测。结论 AD患者尿AD7c-NTP含量及血浆HCY含量均增高;尿液AD7c-NTP含量及血浆HCY含量可作为辅助AD诊断的生物标记物;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AD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估3D打印全骶骨假体在全骶骨切除患者腰-髂稳定性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中心接受全骶骨切除术的42例患者资料。根据重建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假体重建组(14例)采用3D打印全骶骨假体重建,联合重建组(19例)采用包含前方椎体重建的联合重建方案,脊柱骨盆(SPF)重建组(9例)采用单纯SPF重建。比较三组患者的腰-髂稳定性(疼痛及运动功能评分)、内置物生存情况(内置物失败率及生存期)、手术安全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3.6±14.2个月。假体重建组手术平均耗时394.6±128.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250.0±1711.4ml,共2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末次随访时,13例患者无需拐杖等辅助行走,12例患者无需使用止痛药。共4例患者发生影像学内置物失败,其中2例需行二次手术,1例因严重疼痛并伴有肿瘤复发接受二次手术,术中因假体与周围骨融合牢固而未取出假体;1例因严重疼痛及运动功能明显受损接受二次手术取出假体。假体重建组平均内置物生存期为49.3(95%CI 40.8~57.9)个月。相较于其他两组患者,假体重建组患者的腰-髂稳定性、内置物生存情况均与联合重建组相近(疼痛评分2.4±0.8 vs 2.3±0.7,P=0.59;运动功能评分2.4±0.6 vs 2.2±0.7,P=0.44;内置物失败率14.3%vs 5.3%,P=0.56;内置物生存期49.3 vs 59.4个月,P=0.28),并显著优于SPF重建组(疼痛评分2.4±0.8 vs 1.7±1.0,P=0.028;运动功能评分2.4±0.6 vs 1.3±0.7,P=0.001;内置物失败率14.3%vs 66.7%,P=0.023;内置物生存期49.3 vs 28.6个月,P=0.01),且不显著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论:在全骶骨切除患者中应用3D打印全骶骨假体进行重建能够取得理想的腰-髂稳定性以及满意的内置物生存情况,同时不会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